伊丽莎白二世到底是女皇还是女王谈谈欧洲皇帝的法统变迁

author
0 minutes, 2 seconds Read

先说结论:伊丽莎白二世只能叫女王,不能叫女皇。 这就涉及到“国王”和“皇帝”两个称谓的区别。虽然两者都是一国之君,但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欧洲语言中,两者差别都很大。 在中国,自从秦始皇发明“皇帝”这个称呼后,只有大一统帝国的最高君主才能叫“皇帝”,而“王”则往往是皇帝之下的诸侯,只要得到皇帝册封,没有地盘只有虚名也可以叫王,而自封为王的,哪怕一郡一县也不寒酸。在乱世,有的君主虽然拥兵自重,割据一方,但只要他没有自称皇帝,而只是自称王或者其他头衔,则说明他并没有谋求天下至尊,也能与其他势力,包括自称皇帝的势力和平共处。但一个军阀一旦自称为皇帝,那与其他势力就是“天无二日”。即使迫于时局暂时并存,但彼此都明白,早晚将有一战。 关于王和皇帝,用三国时候孙权的例子最明显。东汉时候法统是一致的,就在刘姓皇室。220年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,建立魏国,继承东汉法统。但刘备不承认禅代,自己也在221年称皇帝,建立蜀汉。这样,蜀汉和曹魏就形成了两套法统。相反,东吴孙权作为汉末军阀,他在曹丕称帝后先背叛汉室投降魏国,被曹丕封为大魏吴王。此时孙权的吴国属于曹魏帝国下面的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诸侯王国。再后来,虽然孙权在223年就和曹魏中央翻脸,与蜀汉结盟,甚至出兵攻打曹魏,但孙权身份始终是大魏吴王,天下依然只有曹魏和蜀汉两套法统。 直到229年孙权自己称皇帝,才算彻底与曹魏割裂,把东吴也变成帝国,新建自己一套法统。有趣的是,作为孙权的盟友,蜀汉对此不爽。因为孙权自己称皇帝,自建法统,和蜀汉的法统冲突,所以不少蜀汉大臣要求与东吴绝交,全靠诸葛亮把这个议论平息下去了。 后来孙权在招待蜀汉使者邓芝的时候,对邓芝说:“我们两国结盟,回头灭了曹魏,平分天下,两个皇帝一起治国,多爽啊。”邓芝一点不给他敷衍,回答:“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。真要等到灭魏的一天,最好您那时候能顺应天命,归顺我们大汉。否则的话,两家君主各自发挥德行,大臣各自履行忠诚,战争才刚刚开始呢。” 这几次波折,把“王”与“皇帝”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。 在欧洲,皇帝(emperor)和国王(king),同样是差别很明显的。 国王是一块土地的领袖。简单说,如果你占了比较大的一块地盘,或者这地盘上的酋长、首领、城市公民等都认你当老大,你就是国王了。希腊时代,一个几万人口的城邦,首领就可以为王。 而欧洲的皇帝,如同中国皇帝一样,也定义为“全世界”(欧洲世界)的至尊君主,是国王们的顶头上司。而且,欧洲在法统延续这方面,做得其实比中国还要扎实。中国很早就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,只要实力够强大,扫平群雄后就可以自己当皇帝,自创一个法统,因此改朝换代并不稀罕。而欧洲的法统一般只能“继承”。就是说,皇冠的个数是有限的,要称帝得找到法理依据。不过另一方面,欧洲国家对于欧洲之外的皇冠,只要原本得到当地人认可,他们也是认可的。 欧洲的皇冠,最早只有一顶,来源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罗马帝国。 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是凯撒的甥孙兼养子屋大维(即奥古斯都)。屋大维为了当皇帝是煞费苦心。因为当时罗马还是共和制,他舅公兼养父凯撒就是因为破坏共和制搞,所以被元老院的元老们给捅死了。屋大维为了顺利当皇帝,假装说我不是当国王,我只是当“第一公民”。他借着共和制的名义,把诸多大权和称号揽在自己头上,形成事实上的君主制度。等过了几代后,大家才渐渐习惯,于是也不用藏着掖着了。 在奥古斯都给自己加的头衔中,有一项是拉丁文的“Imperator”。这个词本来是指罗马军队总司令或者凯旋将军。奥古斯都用这个头衔,确保自己掌握罗马的兵权。这个词后来就渐渐演化为皇帝的意思。英文中的emperor以及法语、西班牙语中的皇帝都是由这个词演化来的。 另外,奥古斯都的养父凯撒虽然没有当君主,但他是罗马帝国实际上的奠基人,也是深得罗马民众拥护的伟人,所以后续罗马皇帝的称呼中都有“凯撒(Caesar)”一项。“凯撒”这个词后来成了德语、俄语等中的皇帝。 罗马帝国是欧洲第一个大一统帝国,持续数百年。欧洲皇帝就只能是罗马皇帝,不能是别的。到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逐渐衰败,到4世纪正式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,各有一个皇帝。因此,欧洲的皇帝法统也就分成了东西两支。同时,由于教的崛起,原本罗马的皇帝是“君权民授”,后来也变成“君权神授”了,当皇帝要得到教首领加冕。帝国分为东西两块,皇冠分为东西两顶,教也分成东西两大派,西边的天主教(首领是罗马教宗即教皇)和东边的东正教(首领是大牧首)。 西罗马帝国比较悲催,在公元5世纪末就被入侵的日耳曼蛮人给灭了。西罗马的皇冠暂时被尘封。但这一支法统并未断绝。 日耳曼蛮人虽然灭了西罗马帝国,在西欧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若干个王国,但自己还是要想方设法和罗马沾上关系。800年左右,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扫荡群雄,建立一个领土辽阔的大国,又得到罗马教宗加冕。他就宣布把西罗马的皇冠捡起来,自己继承了西罗马的法统,即查理曼大帝。 查理曼死后,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帝国领土。西边的西法兰克就是法兰西,东边的东法兰克就是德意志,中间的中法兰克就是意大利。 到公元10世纪,德意志君主奥托一世进军意大利,占领罗马,教皇为他加冕。于是德意志王国又继承查理曼的西罗马法统,又称“神圣罗马帝国”。当时,德意志的国王死后,当选的新国王称号叫“罗马人的国王”。这个“罗马人的国王”必须要去罗马城,由教皇加冕之后才能称为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”。后来,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被奥地利的诸侯哈布斯堡家族长期垄断。1438年之后300多年,西边这顶皇冠几乎一直戴在他们家族头上。当然,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只是一群大小诸侯的联盟,一盘散沙,这皇帝就是个虚名。 (哈布斯堡家族第一代皇帝鲁道夫) 另一方面,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多坚持了将近一千年,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掉。那东边这顶皇冠是不是就没了呢?不是。东罗马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公主嫁给了沙皇伊凡三世,所以伊凡三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在1505年继位后,就宣称继承了自己叔外公的法统。于是沙皇称为“第三罗马”,东边这顶皇冠是他们的了。 所以从中世纪到近代,欧洲就是两顶皇冠。西边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西罗马法统,东边先是东罗马帝国,之后是俄罗斯帝国。其他什么英国法国都只是国王。 到18世纪末,法国大爆发,平民英雄拿破仑崛起。在拿破仑的扫荡下,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各国君主连吃败仗。1804年5月,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,自称皇帝。 这下比较尴尬了。神罗还在,拿破仑的法统从哪里来?但他确实又得到了教皇的加冕(结果最后关头拿破仑自己把皇冠抢过来戴上)。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势不妙,就在三个月后的8月6日宣布,自己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份,册封自己为奥地利皇帝,奥地利从公国升级为帝国。这下西欧出现了三顶皇冠,拿破仑一顶,弗朗茨两顶。 到了1806年7月,拿破仑建立“莱茵联盟”,把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大部分都划拉过去了。弗朗茨觉得没趣,就解散了名存实亡的“神圣罗马帝国”。于是西欧的皇冠剩下两顶,即奥地利皇帝和法兰西皇帝。虽然神罗解散在后,这两个帝国升级在前,但一般还是认为,西罗马帝国的法统到这里一分为二,分别归属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。 拿破仑称帝后不到十年就被反法同盟打败退位。到1852年,他侄儿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,自称皇帝,又把叔父的皇冠捡起来了。1870年,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被俘,次年普鲁士国王威廉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。因此拿破仑的法统最终被德意志抢了。同时,奥地利帝国则改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。 这样,在19世纪末,欧洲王冠分为三顶:继承西罗马法统的,是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,继承东罗马法统的,是俄罗斯帝国。 1914年一战爆发。1917年爆发,沙皇全家被杀,东罗马法统灰飞烟灭。1918年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爆发,两位皇帝仓皇出逃,西罗马法统一蹶不振。 至此,欧洲再也没有皇帝了。 对了,还有人把消灭东罗马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称为“绿罗”,说东罗马的法统是他们的。但1922年土耳其废黜苏丹,绿罗也没了。 至于伊丽莎白女王所属的英王室,从他们的历史来看,无论是早期的“英格兰王国”(只统治英格兰和威尔士),还是从1603年-1714年的“共主邦联”(英格兰和苏格兰同一个国王),还是1714-1910年的“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”,还是1910年至今的“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”,都只是王国,也没有获得与罗马帝国相关的任何法统。 所以,英王只能叫国王,不能叫皇帝。伊丽莎白只能叫女王,不能叫女皇。 那么,难道历史上英国君主从来没当过皇帝么?那倒也不是。 前面咱们说了,欧洲的皇帝,必须有罗马帝国的法统传承。但是,对于欧洲之外的帝国,欧洲人承认他们的皇冠。所以,有的欧洲国王,征服了海外的帝国,就可以戴上海外帝国的皇冠。 英国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。 大英帝国在近代征服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其中最富饶的一块是印度。印度本来有个莫卧尔帝国。英国入侵后,这个帝国的皇帝被保留下来作为傀儡。1857年,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,莫卧尔皇帝被推举为印度皇帝。等起义被下去后,英国顺势废黜了莫卧尔的皇帝。随后,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加冕为印度女皇。从此,英国国王头上戴上了印度皇帝的皇冠。“大英帝国”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帝国”。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算太长。从20世纪开始,大英帝国的领土开始逐渐独立。1947年印度独立后,英王乔治六世,也就是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,宣布放弃了印度皇帝称号。这样,戴过印度皇冠的英国国王,共有维多利亚一世、爱德华七世、乔治五世、爱德华八世、乔治六世这五位,也就是英国一共出了五位皇帝。至于伊丽莎白二世,她继位时印度皇冠已经没有了,所以她从来没有当过皇帝。 因此对她的称呼,也只能是女王,而不是女皇。

Similar Posts